將工藝的傳統精神與現代設計結合,並從個人生活經驗出發,手工吹製出具有獨特美感與實用性的玻璃藝品。

 

將玻璃迎向日照,隨著光線的折射,感受流轉於此的時光與記憶。

 

 

 

玻璃工藝家陳建志,從小就喜歡手作,大學就讀商品設計系,才了解自己是對手工藝感興趣。在一次的偶然下,看見日本職人製作玻璃杯的影片,後來又看了一本介紹台灣現存手工玻璃工廠的書,才進一步去到新竹的玻璃工廠「玲瓏窯」參觀。

 

「踏進玲瓏窯的時候,看到老闆正在工作,簡單地對我打了招呼,問我要不要吃檳榔還是抽菸?我就繼續看著他做玻璃,數十公分的大型燈罩在他手中甩、捏、吹,我就覺得好神奇,比起成品是什麼,製作過程更讓我目不轉睛。接著我就問他『老師我跟你學好不好?』過了兩天,學徒的生活就開始了。」

 

 

 

 

儘管工作環境炎熱,但當身心都沉浸於創作時,時間似乎於此凝結,並與玻璃一同被塑形到容器中。

 

 

我希望看到我的作品的人,都能感受到熟悉的影子。影子裡有著我對人物相處的記憶、對歷史的理解、對環境的感謝、對前人智慧的消化,在這種種視角之中,最珍貴的就是感受到差異的時刻。

 

從陳建志的作品中,似乎能感受到時間駐足的痕跡從中連結到記憶中的某個片段,進而體驗了一次純粹的感受。

 

 

陳建志也與我們分享近期創作的梅瓶《記憶之壺》,「數個梅瓶下陷進地平面且被擠壓進一個方形範圍,像是受到無形的力量牽引著,無形的力量像是框架、限制,卻也像是有了範圍,有範圍才有無限的自由。作品藉由具象的造型暗示抽象神秘力量的存在,就如過去的真實記憶,仍然會因為歲月推移而受到覆寫、更改。」

 

 

陳建志相當珍惜如此純粹的時光,「不用想著對客人交代,而是對自己交代,這種時候就會覺得能有能力創作真是幸福。」

 

 

新竹早期因玻璃產業外移,有許多工廠留下庫存原料,而此次進駐一嶼的《白玉》系列,則是使用了乳白玻璃燈的原料所製成。陳建志將原料打成大大小小的顆粒,運用於創作中,因此作品中可看見白色之中透有孔洞,每一件的色澤跟紋路跑向皆為獨一無二。

 

陳建志認為跟一整件均勻的白比起來,這樣的作法更能看到玻璃的光線折射、製作步驟的痕跡、當天的心情、天氣、火況、手工必然的隨機性,還有創作者的心意。

 

 

「喜歡白色是有原因的,從十年前讀到原研哉的書,從簡單的白,帶有宗教色彩的白、受文化影響的白、歷史上的空白……。白色不只是容器,白色既是否定,也是包容,是溫柔也是尖銳。我向一無所有的白學習,也向繁複無盡的白學習,白色對我來說有著無限的療癒感受。」

 

陳建志將自己對於生活的觀察,融入作品中,使其充滿豐厚的質地,讓人似乎能從玻璃所透出的白,感受到蘊藏於器皿中的光痕,以及創作者的心意。

 

𓃈 陳建志 Chien-Chih,Chen

 

 

1994年出生於南投,畢業於銘傳大學商品設計系,過去的作品中充滿了對生活周遭的觀察,如工廠文化、產地歷史、師傅言談、住處附近的護城河、沙丘、廟宇、園林、濕地、海邊都成為創作元素。作品往往以記憶為出發,關注事物的雙面關係,不論是古典的、現代的;大眾的、小眾的;世界性的、鄉土的,各式視角的衝突與揉合都成了靈感來源。作品中最常展現對人文環境的觀察,藉由玻璃為主的媒材,融合古典的表現手法,體現出文明演進的樂趣。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lassccc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c.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