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裡的土元素之於整體,是孕育生命的空間與介質。
在土之中,感受有機及生生不息的延展特性;
透過雙手與土的觸碰,
作者形塑、轉譯其內化的生命經驗。
自小就熱愛畫畫的林怡芬,由於想將自己的平面構想發展成立體,而開始學習雕塑。
但在接觸了土之後,反而深深地被土這個材質的自由與樸實,柔軟並且溫暖的特質所吸引;土引領著她感受繪畫所沒有的空間世界,進而更想探索與思索藝術的本質。
從土的元素中感受到自己與自然的連結。
土是如此的微小也如此的巨大,對土的感受就像是原始部落裡對於大地媽媽的崇敬,林怡芬總是以著敬仰的心從事創作。
「當我雙手觸碰著土,感受到許多的生命住宿在裡頭,可看見的與不可看見的。而我將那樣的感動形塑出來,用自己的創作去展現造物主創造生命的奧妙。」
心是手的延伸,藉由雙手與土的觸碰、對話,我們從作品中看見自身與自然與宇宙的關係,也領受到來自於土與大自然的溫暖與力量。
配合一嶼的春泥主題,林怡芬這次創作的作品也與土地有關,採用了很多植物化身於動物或人的造型,許多作品在尺寸設計上比較精巧,很適合在空間的小角落呈現。
「曠野之聲」
透過一棵植物上呈現出高原的構想,幾隻動物站在高原上,我們彷彿可以聽見風聲,看見植物順風的輕晃擺動, 聽見動物迎風佇立發出的聲音。
來自曠野的空性,一種最原始的感動,透過土的形塑轉化,呈現在一棵植物的小宇宙之中;是林怡芬想藉此作品表達的「一沙一世界」。
在形塑之中很自然地從土裡自然跑出來的角色們。
「從自然闡述自然」
大地是生命的源頭, 土是擔當生命循環的媒介,從遠古至今的記憶刻劃在裡頭。
以土,木,礦物等自然的材質中,尋找自身與自然,作品之間的關係。
從自然裡感受到的無形的之物,如思緒,情感,詩意,精神性,將其可視化,藉由立體作品作為表述方式,也是自身與世界對話的途徑。
土裡面蘊藏著生生不息,從零到有,從有到無的生命。生命的形體雖然會消失,但再回歸土之後,又以其他的生命形體誕生,在這世界循環不息。
大地賦予我們生命和能量,就如同母親給予孩子的愛一般。
𓃈 林怡芬
京都藝術大學 陶藝系畢業
東京設計師學院,視覺傳達系畢業
以京都和台北為創作據點,
現居住於台北
創作方式有立體雕塑,插畫,生活隨筆。
自2000年起擔任VOGUE雜誌連載作者, 曾與CHANEL,LOUIS VUITTON,NIKE, 法國童裝Bon Point活動合作。
101 shopping mall主視覺合作,誠品書店主視覺, 7-11 icash 設計,悠遊卡公司,SK2,資生堂,Evian礦泉水等….多數。
作品收錄於日本玄光社《ILLUSTRATION》年鑑中。
雕塑作品每年於台灣與日本畫廊展覽, 曾受邀於粉樂町,台北藝術博覽會, 台北飯店博覽會,高雄飯店博覽會等藝術展演活動。
作品受好樣文房,襲園美術館等建築美學空間收藏。
出版品有《十二味生活設計》《乙女日帖》等生活美學書籍。 繪本《橄欖色屋頂公寓305室》獲行政院金鼎獎【最佳插畫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