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似的意識會產生另一種連結,不再只是素材或某一種完成品,我們與它們正一起度過不同的季節,在更迭流轉的氣候裡。”

 

 

《拾未》於2017年底成立至今,由來自劇場演員與舞臺設計的侯米,以及在中美洲貝里斯木工廠研習木作工藝的泰瑞二人共同經營,並以在地為媒,感受自身與大地的意識連結,將同處在有機環境的木材轉換成日常題材,探索共感環境年復一年的四季變化。

 

照片取自 《草也》

 

「初衷是因為想要保有自己的生活步調,想要在創作上獲得某種程度的自由。」

 

 

《拾未》與我們分享在起初成立時,關於如何經營與創作類型是不明確的,當下同時創辦人之一侯米因健康有些狀況,二人便希望能夠創造一個不壓榨身體的生活與工作模式。

 

在嚮往著心目中身心完整生活模式的另一面,則是需要彼此放下原本的軌道,於是在工作室成立至今,在追求身心平衡與煩亂的過程,曾以為能夠半農半木作的生活,也時常因現況與起初心中所想的實現度不符,而猶豫起工作室「名字」的不符實。 

 

「直到去年,才好像突然有點想通了,如自我實現伴隨著焦慮是常態,在哪個環節可能都無法迴避,該做的是學習共處亦或轉化。」

 

 

經歷一路上的嘗試與實驗,《拾未》以盡心盡意的努力不斷重新認識自己,也共同感知如此的過程,是最有意義的事。

 

「徒手重建一個小世界,內心的確也有些不安,所以工作室命名《拾未》意指 “順其自然地生活,撿拾未來。” 是想給我們自己的鼓勵。」

 

 

而泰瑞的木作養成是在貝里斯,侯米的師父就是泰瑞,所以在工作室剛開始時對於台灣的木材是陌生的。

 

直到有次在高雄參與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講座機遇,才從過程得知原來台灣也有著人造林與國產木材,挑起了《拾未》對於在地木料創作的想法,一面為考量到能夠減少運輸時的碳排放,另一面則出於好奇心,對生長在同一座島嶼上的木頭。

 

關於對生活模式的想像,泰瑞與侯米皆希望以能力範圍內,多去實踐友善環境。

 

 

「探索的過程有許多課題,像是如何找到合適的木料來源、適合製作成什麼樣的物品、怎樣的技法會合適,甚至對於該不該持續摸索國產木材創作,在彼此之間也有好多次的拉鋸。」

 

可在《拾未》看見能將柳杉的木紋特色,透過雙手製作的燈具傳遞出來,並受到一些人的喜愛,漸漸讓國產材進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泰瑞與侯米心中是猶感欣慰的。

而使用柳杉的燈具作品,則花費了近兩年的時間才完整了製作流程,進而慢慢發展出一系列規格的作品。

 

 

設計上《拾未》除了著重於實用性,製作過程也重視著塗料與使用材料的成份。

 

「有些現存的常態性作品起初也是因為接到客製單,才漸漸衍生一個又一個的品項,並隨著詢問度增加,進而察覺市場的需求,慢慢轉化的設計出規格作品;創作的內容另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我們生活用品中去思考的。」

 

「我們曾經把木頭當作是一種創作的材料,僅單純是製作物件或表達美感的材質,沒有意識到手邊的木頭曾是一棵樹、一片森林,是確實生活在某一個有機的環境裡的。」

 

 

《拾未》舉例如相思木的質地是堅硬的,花則是小小一叢又一叢,圓滾滾的模樣,戴上可愛鮮豔的黃色,與細長假葉,在風中如絲飄逸;而類似的意識會產生另一種連結,不再只是素材或某一種完成品,我們與它們正一起度過不同的季節,在更迭流轉的氣候裡。

 

「關於嘗試讓某種直接或意象先行,並放鬆精準度與實用機能的專注力。」

 

《拾未》與我們分享關於2022年籌辦的個展「覓」,以字中的爪與眼合一,盡情地單純回去對某種作法或某一條線條的實驗,讓兩個人皆能得到樂趣,也希望往後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以類似的方式與木工作。

 

 

「這個動詞於我們而言蘊含著動物性的需求與直覺,為現階段磨練自我的創作方式。

以往台灣木料我們大部分都是用柳杉和台灣杉,這次展覽嘗試了其他新的臺灣木材;

製作時探索陌生的感受、切削木頭時傳來震動的手感、「沙 沙 沙」的聲音、飄散出的氣味。

每一種木材都不同,讓這些感受去形塑作品。」

 

「最近閱讀的書籍是「原子習慣」,關於想要更有自覺地檢視,工作室與生活緊密纏繞在一塊的狀態,有什麼方式可以練習去抽出分析卡住的部分,確實實踐的改善辦法,並把創作能量養好。」

 

 

而此次《拾未》所挑選進駐一嶼的作品為燈具與花器兩款,使用的皆為台灣木料,大多為獨件無二,出自稍早提及過的個展「覓」中,以及些規格作品。

大家能夠在前來青田街時,一睹來自《拾未》與木料共同轉化而成的獨特作品,感受作品蘊含著內斂的起伏波紋同時,也能夠體會到泰瑞和侯米在木作工藝中所注入的獨特氣韻。

 

 

 

𓃈 拾未 

 

順其自然地生活,撿拾未來。 

兩雙手勞動生活器物與家具。

 期許透過反覆練習,實踐出與大地接氣的創作和生活。

 

泰瑞的木作養成於中美洲貝里斯的木工廠,由姨丈領進門,打下了紮實的實木木作基礎。回臺後於國立 台北教育大學就讀藝術系,畢業後曾於家具工廠工作。

侯米來自劇場,曾擔任演員與舞台設計。於柏林大學舞台設計系畢業製作期間受小說作品「複眼人」啟 發,開始思考與摸索另一種創作模式。

〈 拾未 〉學歷 / 經歷 / 採訪

 

・龍泰瑞||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藝術系創作組 學士

・侯米|柏林藝術大學 舞台設計系 碩士

 

・2022 覓|草也

・2022 聯展 [ 酒 ]|屋物工作室

・2021 山野絮語|或者咖啡

・2021 生活器物展|屋物工作室

・2021 可掬的城市燈火|簡單喜悅

・2020 工藝家的詩—憂傷的材料 逆行的人 聯展|或者工藝櫥窗

・2022 地味手帖NO.12鄉村博物館 

・2020 創藝多瑙河第923集|人間衛視

 

瞭解更多:

選品專頁 — 拾未

Instagram — @shiweii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