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在山川間,海岸畔,感受自然能量中源源不斷的細膩,融入在作品之中。

 

“手作陶瓷的器皿,經過日常使用而累積了生活的痕跡。”

 

 

「米口・陶」是由詹昀軒和陳美聿共同創辦,兩位在就讀研究所時相識,後來於職場工作了六、七年後,在一次契機中被激起不想放棄創作的念想,因此兩人決定一起成立工作室。

 

「在品牌創立時,設定以生活器物為主,取用了『米』和『口』這兩個與每個人(吃飯)怎樣都分不開的事,決定了品牌名。雖是憑著一股衝勁而成立工作室,不過還是要能養活自己才能發展創作,生活器物應該還是與大眾最有連結的商品了。」

 

 

「米口・陶」的作品在視覺的第一印象不是色彩上的強烈,或是造型的感官衝擊,而是在仔細品味時,能獲得更多觸覺、視覺細節,以及手感的第二印象,這也是兩位主理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與使用者建立細水長流的關係。

 

「希望能在一般的生活器物上,加入我們自己獨特的創作想法,讓這個物件變成專屬於米口・陶的獨特個性。我們注重品牌作品可以融入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是獨特的存在,但又不突兀,希望在心靈上是『陽光、空氣、水』般的存在:低調又獨一無二的無可取代。」

 

 

兩位主理人與我們分享,在現代「快速製造」幾乎已是不變的常識和通則,但在陶瓷上的時間,卻是怎樣都快取不得的。

 

「跟天氣或氣候賽跑那種讓心裡最急躁不安的時刻,卻也恰好與那緩慢的製陶過程相衝突,也學到許多自我省視(和自己對話)與放慢腳步。做陶同時也是一種累積養分的過程,塑形的時候,從一個小單元、重複的動作,不斷增減、修飾的過程,也透過不斷地自我不滿足來學習經驗與累積。」

 

 

「米口・陶」的工作室位於苗栗,附近充滿了大自然的景色,因此創作的方向也漸漸與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包含從環境中找尋靈感,或是兩位主理人在整理工作室後方雜木雜草時,透過觀察不同植物,進而運用自身創作的『語言』演繹並呈現於作品上。

 

「作品很神奇的地方是,它一定會是潛移默化地把創作者的生活與所關注的事情自然的融入在作品裡,而且有時是不自覺的。有時候做完了作品,會靜靜地看著作品去反思整個創作過程與創作初始的念想,向內挖掘。」

 

 

「我們會藉由近期所關心的題材,做資料的搜集、閱讀與思考,再視想法的強烈度來決定是否要表現在作品中。創作初期會先試做或畫草圖,若是那一次的創作想法較為清晰也會直接製作。有時模糊的想法,在藉由做了幾次的試捏塑後,將會越來越明朗,接著就能把作品完成,但也遇過幾次靈感做一做就消失,不過這也許會變成下一次其它創作的養分也說不定。」

 

 

兩位主理人也與我們分享了創作中較為困難的部分,包含沒來由的沒有靈感,或是在成立工作室之後,對於創作與商業考量之間的拉扯。

 

「創作的卡關可能許多創作者都會遇到,畢竟創作時常很私人,而內心的宇宙也沒辦法讓外人輕易地了解,只能自己消化、面對、處理,到目前也都不敢說有什麼絕佳的平衡點,只能一步一步嘗試給出一些平衡與外人的溝通對話,讓大眾可能了解在創作時內心的花花世界。」

 

 

「我們有時會抽離常待的工作室,或是和其他產業的朋友相見聊聊,跳脫自己平日的舒適圈,或瘋狂地去看不同的展覽。但每次回頭看,會覺得在心境和創作上似乎又磨練了一層,往前又走了幾步。」

 

 

美聿與我們分享他正在進行的是「細胞生物」系列創作,「球體」是他創作的起點,因此作品中都會有一球連接一球的樣態出現,有時候也會創作出平面插畫作品,目前這個系列發展地很緩,正在不斷成熟長大中。

 

「在做陶的技法中,手捏成型的基礎型:球型是最快、最基本的造型,又如同走在創作的路上成長與創造不斷地增生與長大。在每個細胞上會有一個個的凹坑,我會在裡面填上喜歡的釉,用不同的釉色或彩繪賦予每件細胞作品不一樣的生命感受,或呈現季節性的變化。」

 

 

「近期的新作品是將細胞創作與生活器物結合,想要在器物上激撞出不同的火花,將『實用性』和『藝術性』互相融合且取得平衡,增加使用器物時的儀式感。」

 

 

另一方面,昀軒也與我們分享他在實用器物方面做的「大地豐景」的系列作品,此系列的作品當初是看見他的老師張清淵,在使用甩動土版的技法製作作品所引發的。

 

這系列的作品至今已經做了三、四年,每次都思考有什麼不同的可能,因為甩動的方式一開始都是無法好好控制,但是我有時會滿強迫症的希望像桿土板那樣均衡,畢竟用來做器物還是有些使用上的期待。從一開始只是佈滿了表面的肌理,後來想藉由這些不規則的肌理呈現更細緻的畫面,也嘗試透過局部的絞胎(不同色的土拼接)與肌理的搭配,或者上釉後的畫面去呈現作品的想法。」

 

 

「透過這樣甩動的不可控與可控之間的平衡,我再將這些做成盤、杯、時鐘、濾杯、花盆等作品,甚至要考慮許多使用上的細節,其實在製作過程中是會產生心理的矛盾感,但也會有一種刺激和興奮感。」

 

 

「因為喜歡創作,我們會留意許多不同類型的藝文創作者,沒有媒材上的限縮,尤其近幾年自媒體的爆紅、自設工作室的創作者更多,也很樂於用多元的方式分享創作想法,這也會成為我們在創作上的養分與增廣視野,如同逛美術館一樣。」

 

 

喜歡植物的昀軒,在工作室種植過許多不同的植物:食蟲植物、苔癬、觀葉植物、花卉、食用植物、蕨類等等,也因為有著這麼多元的種類,在植物的樣貌、生態、生長條件上,這些品種不同的條件、多樣的型態造型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刺激了兩位主理人的創作。

 

「在照顧這些植物的日常中,能讓我們抽離創作直覺的腦,透過整理植物或澆水的過程,沉浸在單純的勞動,讓腦休息,或利用這段時間安靜地與植物相處,整理思緒。」

 

兩位主理人也與我們分享,近期正想要嘗試從植物的皮(紋理色澤)延伸到作品,因此正在試著用不同的製陶方式和釉色製作中。

 

 

兩位主理人認為一嶼位於地下室的展場空間,帶有一絲神秘的氛圍,因此準備了帶有故事性的作品,希望能開啟觀者更多的想像力。

 

「此次的作品發想多來自繪本、童話、故事等,也包含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與想像,在這些想法中,增添自己的解讀和詮釋,進而收斂出一些結論。其中的《豌豆》一作,就是來自童話故事的取材,豌豆在生活中看似再普通不過的東西,一顆豌豆也沒有什麼營養價值,但若它發了芽,看在一位病中人眼裡,或許就能為他帶來生命的啟示。」

 

 

此次進駐一嶼的作品,兩位主理人希望藉由故事中的角色,傳達即使是簡單樸素的小事,透過「想像力」的驅使,除了見樹,也會見林。

 

「我們期盼觀者可以透過作品的欣賞和使用,延伸我們作品想要傳達的故事力,在日常中繼續揮撒創意,讓這些作品抵達新家,開啟生活的新篇章。」

 

 

_

 

𓃈 米口‧陶

 

 

「米口‧陶」在2015年成立,結合兩個創作者對陶瓷不同的詮釋方式,創造出米口‧陶的生活美學。手作陶瓷有意思之處在於器皿在被使用的過程中,因『被使用』而累積了生活痕跡。希望藉由生活器皿,傳達創作想法,使用者在使用的日常中,也能延續米口‧陶的創作理念。

 

在抬頭就能看見山,騎車移動就能遇見海的工作室,共同感受到大自然對於供給創作能量的源源不絕及回饋。創作的過程中,主理人期盼使用米口‧陶作品的人,也能慢下生活的腳步,平靜並且寧聽自我內心的聲音。

 

▎品牌經歷

 

2023

7月  漫漫 米口 · 陶器物創作展|高雄|屋物工作室

2022

8月  森林耳語聯展|台北|mad L

6月  緩 緩山陶瓷創作展| 苗栗|陶瓷博物館

5月  面外面 From Side to Sight 台韓藝術家 盤器聯展|台北|純object

4月  冬季後的春獸宴席 創作展|新竹|森space

2021

10月  田 · 園 · 山 小花草 米口 · 陶秋季器物陶作展|台北|田園生活風格書店

2020

10月  松菸風格蘵人style 參展|台北|松山文化園區

1月  新光三越工藝之夢巡迴展

2019

10月  蘆竹湳古厝藝術家駐村|苗栗

2018

11月 有肉Succulent & Gift設計師盆器聯展|台北

5月   春陶聯展|台北|mad L

2017

11月  第二屆亞洲手創展|台北

7月  DPAC藝術節 參展|吉隆坡

5月  桃園|壢新藝術生活館

1月  無限種的理想生活展售會|台北|信義誠品

2016

11月  第一屆亞洲手創展|台北

10月  橫濱黃金町翻轉藝術計畫|日本橫濱

 

▎教學

 

2022  陶藝合作講師|台北|純object 

2019 – 2022  藝術家進校教學|新竹|新竹國小

2018 – 2022  勤美學工藝職人課程教學|苗栗 

 

▎合作計畫

 

2022

12月  冬的儀式 快閃店|台北|田園生活風格書店

10月  苗栗陶藝術節|一日時光餐桌計畫|苗栗|Bonbons法式甜食工作室

10月  苗栗陶藝術節|與選品們的迷藏|苗栗|共發

4月  藝術家駐校|隘寮下的淺山|苗栗|公館國小

2020

4月   咖啡廳牆面設計彩繪|苗栗|東海徐咖啡  

2019

12月  東厚食|咖啡廳牆面設計彩繪|新竹

2017

12月 香港陶藝創作一日店長|香港尖沙嘴|誠品書店

 

詹昀軒

 

嘉義大學美術系畢業

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肄業

 

喜愛以陶瓷為創作媒材,多年來熟練各種手塑技法。作品中喜愛運用紋理造型及肌理的變化手法來表現創作思維。呈現土的豐富性,並常使用低調、內斂的色彩作為呈現。於2015年成立陶瓷工作室,並於木工、鋦瓷等工藝也多有涉獵。

 

陳美聿

 

台南大學美術系畢業

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畢業

 

喜愛創作,運用陶瓷、纖維、插畫等不同材質和技法表現作品。

創作具有大自然、植物元素,色彩具備明確個人特色。

於2015年和研究所同學共同成立陶瓷工作室,以生活中常用的器皿做載體,運用土色搭配釉藥的變化,穿插插畫圖繪的語言,結合陶土和插畫的運用,以不同的媒材傳遞創作想法。

 

瞭解更多

Facebook - 米口・陶

Instagram - @micopott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