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腳掛著一只玉鐲的鐵柱木桌、一端安置著咖啡蒸餾杯的縫紉機、看著明明是鐵秤的燭台…還有許多乍看看不出作用的物件,你很快就會習慣拋既定印象,被這種貌似不協調的風格深深吸引,《禹物再製所》的創作,透露著一種豁達的人生觀。
“順應自然,讓作品成就獨特的生命個體。”
《禹物再製所》的創作者戴禹財在二十年前開始以漂流木創作,就此誤打誤撞開啟了「環保創作」的路,多年來累積了一身運用各式媒材的本領,近期開始致力於改造客人的藝品收藏,與收藏者共同創作,透過彼此的想法碰撞讓藏品有重生的機會,延續收藏價值。
這樣的創作模式不是朝夕間摸索出來的,充滿故事的創作品背後,果然也有一個充滿故事的創作人。從小熱愛繪畫的戴禹財並非一開始就投入創作,而是因現實考量輾轉從事了各種職業,吊車助手、臨時演員、園藝工作、木雕助手…,累積生命厚度的同時才一步步接近理想工作,對於人生的體悟也化成了創作的養分。
戴禹財坦言,開始多元創作的初期其實是為求生存,然而會延續至今則是因為產生了好奇心,並且在創作過程中得到自我療癒的力量。他以「分解者」之姿進行創作,因此在《禹物再製所》的作品上,看到的不只是創作者本身的想法,也能看得到萬物樣貌,二十年來解構萬物、延伸萬物的歷練,戴禹財希望可以不受媒材或技法所限,隨心所欲創作,尤其在環保創作上,更希望發揮自身所長,提升環保工藝的品質與廣度。
在漫長的創作生涯中,累積了難以計算的創作數量,但戴禹財最喜歡的作品卻是「自己」。在不斷重塑自我中,才能不斷創新作品,「很重視作品的連結性,自己曾經封閉的內心世界,是透過創作才連結了世界,打開了各種契機與美好」,戴禹財希望他的作品能帶給大家疏通糾結的力量,開放心去擁抱世界。
創作靈感來自生活觀察,然而雖然是舊物創作,戴禹財卻特別關注科技與新技術,「舊物就是每個舊時代的新科技,科技對於我們而言就像是整個世界的創作」,尤其科技的便利也能讓創作更得心應手,因此《禹物再製所》在創作工具上投資了很多,也常會自行修改工具幫助創作過程更順暢。
本次進駐一嶼的作品「擁抱圓缺」理念就非常符合《禹物再製所》的核心精神,大多數人都期待著圓滿,此作品傳達的卻是當缺憾來臨時,將其包容轉化,反而能成就更美麗的結局,創作者戴禹財的人生前期並不如意,但從漂流木創作中體悟到了「順其自然」的價值觀,「挫折只是我們看到事件的某一面,而全面性俯瞰時,每個挫折其實都是發展的枝枒」,而底座木臺上的空位,猶如令人期待的未知,等待你放置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
𓃈 藝術家簡介
戴禹財
鬼才創作者1974年出生,顯少媒體曝光,沉潛多年於外雙溪與鶯歌老街,從學業挫敗到享受創作喜悅,從繪畫到多媒材創作,從鶯歌陶藝配角到空間營造,從漂流木創作到各類蒐藏改造,累積了生命厚度化成現在體悟人生與創作的多元養分,也讓玩創作無極限!
禹財非專科領域,但從小喜愛繪畫,也高度受到達利的天馬星空的想像力創作,與梵谷強烈的感染力觸動,而今卻又沉浸禪的意境中,作品因此多元呈現了各種風貌,讓人目不暇給。
𓃈 禹物再製所
由戴禹財與蔡佩莉夫妻二人為主的多元工作室,20年前開始了漂流木創作,多年來發展成了多元取材以及舊物改造創作之路,以環保概念與異媒材創作手法,呼應大自然的多元與相互連結,展現大自然包容其異與順應自然的態度,並讓作品高度彈性的搭配特質,成就獨特的生命個體的組成樣態,而多變扭轉素材樣貌,也強化了萬物的生命可能性與連結。
禹物再製所 Facebook
𓃈 作品販售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