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淘汰的老物件,在經過拆解、結構、再創造,從損毀的原貌轉換為另一種樣貌,是舊,也是新。

 

“ 曾與人們一同生活過的老物件,每一件都有著故事性。 ”

 

 

《 回戀・裝置計劃》的主理人葉光振,2009年於上海參與一部電視布偶劇的製作,當時與朋友聊到想要以舊物件和新物件來呈現另一種家具的樣貌,與此同時他也有了初次聯展的機會,當時的作品為『記憶年代』,共有六件裝置物件家具。

 

「記得那年上海正在慢慢拆除老房子,當我在準備製作找物件時,會和工作室的朋友穿過老弄堂,跑到工地旁去撿些廢棄的舊油桶,一路上拿著舊油桶再穿過老弄堂走回工作室。那時除了拍片,這是很有意思的事,可以認識上海不同的樣貌,並感受這邊很寫實的生活。後來一直到2016年才有《 回戀・裝置計劃》的名稱,並從創作概念來進行生活物件的產生製作,這也和家有關。」

 

 

記憶年代|雪橇長椅

記憶年代|鐵輪木桌

 

從臺灣到上海工作,葉光振認識了新朋友,有些很早就來,有些則是陸陸續續的到來,在歷經這些相遇後,他對於生命旅程產生了強烈的體會。

 

「每次創作所產生的物件,都能夠堆疊到下一次的創作中,並有著些許的變化

和調整,像是『航行之路』是在我產出『記憶年代』之後,有次和朋友聊到船上的某個物件,進而連結到自己的家族與船的生活有關,想著父親、叔叔、姑丈,年輕時是在船上工作的遠洋船員,因此決定要用船上的物件來創作,但我一點都不知道怎麼做,只覺得這要回臺灣做。」

 

航行之路|霧鏡|日常生活展覽空間

 

「剛開始待在高雄的鹽埕埔找創作空間,無意間發現一家麵館的味道和自己從小在家吃的味道是一樣的,某日回家和阿姨閒聊,發現阿姨小時候就是在鹽埕埔成長的,也這樣在這裡,環境引導自己要到的方向去,這裡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滋養著我。之後找到的創作空間是在高雄後火車站附近的陸橋下,鐵道也在旁邊,有趣的是因為陸橋和鐵道有某種流動的感受,於是就讓自己在這裡待著了。」

 

「創作的費用是有限的,於是在尋找物件的過程中就開始紀錄,並且問自己有什麼是重要的和紀錄的影像有關聯,慢慢讓物件引導自己往那個方向走,而不是被自己的想像制定著。這兩者有不同,當自己制定一個具象的,但這卻和所看見的物件一點都無關,所以讓自己身體去感受物件,當有共鳴出現時,這就是了。」

 

航行之路|霧鏡|在高雄創作的工作室

 

「這次的創作是在很多朋友的幫忙下完成的,像是借住朋友家的房間,朋友借你摩托車跑去高雄沿岸的漁港,朋友帶你認識家具製造廠,朋友帶你去體會舊物假日市集等等,透過朋友的支持讓你了解高雄,讓你說出為什麼會來高雄待著創作,朋友的幫助讓我帶著滿滿的情感完成了『航行之路』。」

 

此外,葉光振也與我們分享了另一件和META Design合作的作品,這是由META Design承接臺中中央書局的燈光設計,運用中央書局更換下來的舊木窗,製作成三件窗燈玻璃櫃,擺放在書局中放置商品。

 

 

中央書局|中央書局1樓空間

 

 

中央書局| 木窗櫃擺放

 

「更換下的舊木窗從靜靜的在倉庫裡,到重新產生一個可以再次使用的新樣貌,物件還留有著上一個年代生活的痕跡。」

 

 

「在物件完成的那一刻,自己會有ㄧ個聲音出來『哇!』,然後就是靜靜的感受和體會當下,每次的作品完成都是相同的,但因爲作品不同,感受也是不同的。像在整理舊窗戶物件時,需要先把舊玻璃或是窗戶鐵輪卸下,在過程中發現不同時代的窗戶,五金配件的材質也都不一樣。」

 

中央書局| 中央書局拆卸下原有的舊木窗

中央書局| 舊木窗五金

 

「舊物件和人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後,會因為一些經歷而對生活的感受有著不同的變化,所以當我看見物件上因長時間的使用,而留下和人們生活的痕跡,自己對那樣的痕跡存在是感受很深的。因此希望能在有限的資源下,如何不浪費並珍惜所擁有的,只要稍作些調整和改變,也能夠產生新的樣貌,而那樣的價值遠超過實質上的,物件自然會有消逝的一刻,所留下的情感會再次產生另一個新的連結點。」

 

Intimate|木窗書櫃

Intimate|抽屜椅

 

葉光振的作品多以一個系列主題,來進行單件製作與展出,此次進駐一嶼的為小的窗燈和茶花甜點木盤,皆是好攜帶且能方便取走的作品。

 

「小窗燈是從我原本的窗燈尺寸縮小來制作,這是參與一位學姊在雲林記憶Cool的個展,從季節裡的味道來進行物件制作,是從家的樣貌、記憶與情感上的連結,再次製作成另一個新的樣貌,改變另一種使用和生活的物件,而對物件的情感也再次呈現出過往記憶裡,在環境的空間中有一個特別的情感氛圍。」

 

窗燈製作空間

 

茶花甜點木盤的製作緣由,可以從葉光振帶著狗狗熊川一起散步的過程說起。

 

「三年前有位經營日常生活咖啡館的朋友,他想要花朵系列的甜點木盤,那時他有幾片松木板,那是當初裝潢裁切剩餘的木料。而在這之前,我帶著熊川沿著溪邊散步,看到每個季節不同的植物所開出的花朵,就和狗狗一起拍攝紀錄下來。在冬天快到年初時,看見有些茶花開著,而隨著夏日的到來,從溪邊沿途往山上走,有時還能看見蝴蝶。這件作品也算是和熊川一起共同找到創作前的起點,有時我在想如果沒有和熊川出去散步,我的過程就會少了這條路徑。」

 

_

 

𓃈  回戀・裝置計劃

 

 

「老物件, 都與人們一起生活過,每一件都有著其故事性,甚至可以說是身上滿是他們的自傳 。」

但是人們在使用很長一段時間,覺得過時老舊想要淘汰,同時又捨不得。
我拆解、結構、創造他們。一件傢俱,從損毀原貌創造成另一種樣貌,既有的元素不變,變的是,使用的方式。是舊,也是新。我試著看見那東西的可能,和它有所結合,而把那意念去做出來,不只是做的好看而已,所以當人們看見它時,是有所有感受到,而不只是一個表相。

 

 

主理人 葉光振 Mercy

 

學歷

復興美工 廣告設計科

 

展覽

2009

聯展  Tow Shows|展出作品 – 記憶年代| Plum Gallery|上海

聯展  LIGHT Groups|展出作品 – 末夏初秋|Plum Gallery|上海

參賽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主辦|第一屆學學獎

           社會組創作類|特別獎|記憶年代 / 家具裝置,舊物件與新物件。

 

2010

個展  記憶年代|Ppapre Cafe|台北

展示  記憶年代|學學文創4樓|台北 

聯展  Post-Ready-Made|展出作品 – Intimate|Plum Gallery|上海

 

2013

個展  航行之路 – 葉光振個展|日常生活|台北

商業創作  11月由Mucho Mucho咖啡館邀請創作,黑鋁線畫「晨曦」,是商業和裝置而在創作裡    

                   的平衡商品。試著從版畫裏的線條來延伸的方式。

 

2017

個展  回戀。裝置計劃 – 葉光振個展|日常生活|台北 A Day

 

2019

聯展  島嶼秘境|展出作品 – 船物|是從航行之路延伸的物件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台北

 

2020

裝置展  記憶的盒子 – 無用之地空間裝置展|金瓜石八角亭|葉光振 x 周書毅

 

2021

活動  國際博物館日系列

           EVAluate 記憶痕跡 EXHIBITION| by EVA CHENG 

           Special Features Mercy Yeh|窗燈物件

藝術村  台北國際藝術村|無用的行動 I:此刻與過去的消逝《無用之地》影像紀錄檔案 ×TAV          

               20th 藝術採集計畫,參與記憶的盒子 木件裝置|葉光振 x 周書毅

 

了解更多

Facebook - 回戀。裝置計劃

Instagram - @mercyy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