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持續的瞬間:時間創作三人展

The Continuous Moment:A Group Exhibition on Time

 

《持續的瞬間:時間創作三人展》由一嶼ISland策劃,聚焦於「時間」作為創作思維與感知經驗的核心軸線,展出三位來自臺灣的藝術家—— DDD ceramics、陳建志、禹物再製所——以陶瓷、玻璃與舊物再製的語彙,展開一場關於時間感知的跨媒介的對話。

     

本展不旨在追問時間的定義,而是從感性出發,回應個體如何與時間共處、記憶是如何被喚起、靈魂又如何在變動與秩序中找到節奏。如馬賽爾.普魯斯特筆下那浸過茶的瑪德蓮餅,召喚出童年的整個世界;《千日千夜》則以每一夜的敘事,拖延命運的終結。時間在此既是觸媒,也是鏡面——既引動回應,也映照當下。它是一種情感、記憶與靈魂的層層疊合,亦潛伏於我們無意識的感官與日常片段之中。

     

此次展出作品橫跨裝置與複合媒材,藝術家藉由材質的選擇與時間痕跡的保留,展開對時間與存在的感性回應。

     

陶瓷藝術家 DDD ceramics 以哲學思辨為基礎,回應時間如何成為一場個體與世界之間拔河的體驗。其裝置作品〈存在與時間——千日千夜/此時此刻〉以無刻度的「鐘」為象徵,對抗精密時序所建構的社會規訓,轉而擁抱一種內在節奏的永恆與遲滯。在與面對日常現實的對峙中,時間不再是數據,而是一種可凝視、可延展的存在感。

     

吹製玻璃工藝師 陳建志 的〈水鏡〉系列,則轉向感官經驗中的瞬時記憶,以水與玻璃的裝置形式,回應那些日常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觸動——光線灑落、氣息飄入、聲音回響。水於裝置中緩慢循環,水面時而如鏡,時而如煙,映照出記憶層疊與時間倒影的詩意節奏,在觀看與被觀看之間,他建構出一場靜默無聲的時間對話,回應普魯斯特「被時間召喚」的哲思。

     

舊物再製藝術家 禹物再製所 則以〈靈魂的覺醒〉為題,透過金屬、光,以及再製物件構成的裝置場域,探討在災難性預兆與精神動盪之下,個體如何重新直視靈魂的去處。白鐵網與黃銅的可塑性象徵靈魂的流動與透明,燭台不再是光的容器,而是一種面對自身真實樣貌的凝視儀式。作品回應的是:「我們所相信的自己,是真實的存在,或只是社會投影之下的幻象?」

 

《持續的瞬間》試圖打開一個通道,讓觀者穿梭於可觸、可感與可思之間,進入自我與世界的雙重凝視,在持續與瞬間的交會處,重新感受時間的深度。展期由2025年7月12日至8月24日於一嶼ISland展出,開幕首日活動將於7月12日下午一點開始,三位藝術家 DDD ceramics、陳建志、禹物再製所,也將出席現場與觀者共同交流,期待與您一同見證作品於此刻跨越感官與思維的時間之語。

 
.
 

持續的瞬間:時間創作三人展

The Continuous Moment:A Group Exhibition on Time

 

展出作家 ,

吹製玻璃 陳建志

舊物再製 禹物再製所

陶瓷創作 DDD Ceramics

 

日期 , 7.12 sat. - 8.24 sun.

首日 , 7.12 sat. 13:00-18:00

 

地點 , 一嶼ISland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6巷10號

週一、二公休

週三至週日12:00-19:00

 

首日觀展預約請點此處,表單將於7月11日關閉。

 

ISland展期限定時間選物企劃 ——  時間的四個預言

 

 

「我們站在靜止的時鐘前,聽見無聲的分秒;手握尚未點燃的燭火,在無盡的可能與有限的生命中搖擺。鏡面映出我們自己;既是此刻的證人,也是多重時間裡的遺民。」

 

《時間的四個預言》為一嶼ISland展期限定選物企劃,延伸時間展主題,精選四件作品回應時間的多重維度——凝視宇宙靜謐的〈意識之窗〉、承載願望與重生的〈女神燭〉、映照選擇與實踐的〈手錶〉,以及反映記憶與自我的〈湖中鏡〉。

 

我們將這些選物如時光遺址般置入空間,引領觀者穿梭於未竟的片刻與意識深層,與展覽時限7月12日至8月24日同步現身場域,成為時間感知的延伸體驗。

展覽作家介紹

 

陶瓷藝術家 , DDD ceramics

 

是藝術家的暱稱,也是器物的形象。

主修哲學,早期以文字及紙本作為主要創作的管道,從經驗中構築文本剖析,以文字延伸各式的素材及描繪手法,曾到金瓜石藝術家駐村。於2016年旅居印尼期間因緣接觸到「土」的創作,深受到土的形塑及轉化的連結,陶作包容性的特質給予了自己向外展現自我的啟蒙,並開始於印尼習陶。2018返台後,透過茶道及策展經歷,重新認識自我與創作的模樣。於2022年成立「DDD ceramics」,帶著實驗的精神以及跳脫陶作的技法,呈現更自由的視野創作。

 

作家專欄:創作之於我而言,是一個將無形化為有形的行動;做陶就像是要在自由裡找到一些約束:《DDD ceramics》

 

展覽主題 ,

存在與時間——千日千夜/此時此刻

Being and Time—About Endlessness in the Here and Now

 

時間,總是無聲息地流動著。對創作者而言,它並非以秒針節奏精確切分的秩序,而是一種開放且富有想像力的經驗。

在成長的過程中,時間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片開闊而自由的宇宙——我經常突然專注研究於某一件事、或是思緒投入在某些時刻,直到某個現實的聲響把我拉回來。對於一個容易遲到、常常追趕日常的人來說,時間從來不是線性的規律,而是一場內在與外界節奏之間的拔河。

 

大學念哲學的時候讀到時間,開始意識到自己對時間的感知,與這個社會的標準不同。時間,不再只是日曆與時鐘的數據,而是一種可以被凝視、被懷抱,甚至被停駐的存在。於是,這件以沒有時針、刻度的「鐘」為主體的系列作品誕生,成為一場試圖抵抗流逝、擁抱永恆的行動。

 

《存在與時間——千日千夜/此時此刻》不只是關於準時或遲到,而是關於我們如何在日常的縫隙中,抓住那個不被時間吞沒的瞬間。

這個展覽邀請觀者暫時走出生活的節奏,回到那個魔幻的、彷彿永遠不會結束的當下——一千個日夜之後,仍閃爍不息的此時此刻。

 
 

吹製玻璃工藝師 , 陳建志

 

1994年出生於南投,畢業於銘傳大學商品設計系,過去的作品中充滿了對生活周遭的觀察,如工廠文化、產地歷史、師傅言談、住處附近的護城河、沙丘、廟宇、園林、濕地、海邊都成為創作元素。作品往往以記憶為出發,關注事物的雙面關係,不論是古典的、現代的;大眾的、小眾的;世界性的、鄉土的,各式視角的衝突與揉合都成了靈感來源。作品中最常展現對人文環境的觀察,藉由玻璃為主的媒材,融合古典的表現手法,體現出文明演進的樂趣。

 

作家專欄:從日常中揀選一抹光,以玻璃形塑出透明的想像:《陳建志》

 

展覽主題 ,

水鏡 Water Mirror

 

此次展出《水鏡》全系列作品。每座〈水鏡〉是由不鏽鋼水缸與玻璃物件構成的流水裝置。水在固定的範圍內循環流動,與排列其中的玻璃交錯互動。水的流動與玻璃的恆常,在一動一靜之間,象徵記憶中反覆浮現卻難以具象的時間片段,像是反覆播放的原況照片。 這些片段源自作家所熟悉的場景,也回應其創作中長期關注的「非自主記憶」(Proustian moment)—日常中的某個感官瞬間,可能突如其來地喚起一段被遺忘的記憶。也許是午後陽光落在石階上的角度、也許是一道濕潤氣味從窗邊吹入的風,輕輕地,卻明確地,讓人想起一些已經遠去的人事物。 水面偶爾如鏡,倒影在其上晃動不定,彷彿一扇通往遠方的門,開啟與過去之間跨越時間的觀看關係。

 
 

舊物再製藝術家 , 禹物再製所 

 

由戴禹財與蔡佩莉夫妻二人為主的多元工作室,20年前開始了漂流木創作,多年來發展成了多元取材以及舊物改造創作之路,以環保概念與異媒材創作手法,呼應大自然的多元與相互連結,展現大自然包容其異與順應自然的態度,並讓作品高度彈性的搭配特質,成就獨特的生命個體的組成樣態,而多變扭轉素材樣貌,也強化了萬物的生命可能性與連結。

 

作家專欄:不僅是創作,願人生也能敢於擁抱缺憾,舊物改造作品:《禹物再製所》

 

展覽主題 ,

靈魂的覺醒 The Awakening of the Soul

 

禹物再製所以《靈魂的覺醒》為主題核心,透過改造不銹鋼網、黃銅與木頭等材質製成的燭台與光之裝置,呈現一場對靈魂存在的深度凝視。作家以當今災難式預言7月5日的預告成為創作的轉捩點,促使重新思索「此生為何而來」的根本命題。 

 

白鐵網可塑、可反射光線,象徵靈魂的輕盈、可變與穿透性。燭台不僅是一件物件,更是一道承載靈性與內省的容器。這些作品並非為了裝飾,而是為了引領觀者走入靜謐的內在對話——詢問:我所相信的「自己」,是真正的自我,還是由他人期待拼貼而成的幻覺? 展場將以吊掛、地置、桌面方式呈現約二十件裝置作品,搭配時鐘、燈、流水等物件,構築一個既內省又充滿光感的空間,邀請觀者以誠實的姿態,在此短暫人世中,尋回靈魂的真實節奏。


 

展覽期間限定活動 —  7月25日 無時間日企劃

 

「星門將啟:共鳴黃種子之年的前哨沙龍」無時間之日,走入內在願景的新章節。

 

7月25日,這一天被稱為「時間之外的一天」,它不屬於過去,也不屬於未來,只是一個純粹存在於「當下」的宇宙空白日。全球同步慶祝這個來自星際的節日,我們也將在台北「一嶼」,邀請你一同共振,打開感官與內在的天線,迎接星際新年的到來。

 

這不會是一場單向的沙龍,而是一場共創的慶典。無論你是剛認識這套曆法,還是早已在生活中實踐許久,都歡迎邀請朋友一起來參與。讓我們一起在這個宇宙的轉折點,點亮自己的節奏,校準內在的時間軸,展開新的循環旅程。

 

日期 , 07.25 (五)

時段 , 14:30 - 16:30

報到 , 14:15

費用 , 每人$ NT1,500

(含乙本「從零基礎開始學馬雅曆占卜」,以及許願卡圖卡。)

報名表單 , https://forms.gle/C1tHajbKvMU9gkHPA

地點 , 一嶼ISland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6巷10號

 

活動內容:

簡述星際十三月亮曆法的生活運用

共鳴黃種子年度與流月能量運用解析

胡納庫彩繪靜心許願

靜心冥想強化黃種子許願能量定錨

 

無時間日企劃 活動帶領人 , 果子光點 Radiant Seed

 

在澎湖的一隅,有間頂樓小工作室,靜靜地像一盞燈,陪伴迷路的靈魂。這裡沒有喧囂,只有慢慢呼吸、傾聽與靠近自己。我們推廣身心靈工具的日常運用,包括靈氣療癒、十三月亮曆解盤與盧恩符文占卜,像是一面面鏡子,幫助人們在混亂中找到內在秩序。不僅提供療癒個案,也開設課程,鼓勵將這些工具融入生活,以更真誠的眼光看見世界與自己。

 

黃士恩 Austin

 

「現在的我,選擇不再追趕,只願好好生活,真誠陪伴。」

 

土生土長的澎湖人,曾到台北追求理想生活,卻發現自己在快轉人生中迷失方向。那段低谷讓我明白,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被忽略的日常與身邊的風景。

於是選擇回到澎湖,依序創立了三個空間:「草根果子」——療癒茶飲與蔬食小店、「植隱冊室」——安靜閱讀角落、「果子光點」——身心靈療癒空間。這些空間是我生活的延伸,也是陪伴這座島與人們的方式。

 

ISland展期限定市集活動 ——  時空與更新.療癒市集

 

我們站在時空的流轉之中,習慣用角色與經歷定義「自己」——身體是食物的累積,意識是記憶的殘光, 那些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情緒、個性與信念,或許只是時間與物質堆疊出的短暫姿態。

 

這日,我們不以事件為焦點,而以「空」為起點。
 

《時空與更新.療癒市集》邀請你暫時離開世俗時間的洪流,進入一段靜心的流動,透過導引、書寫與片刻交會,鬆動對自我的認知,為未來留下一個純粹的記號。

 

日期 , 08.09 (六)

時段 , 12:00 - 19:00

入場 , Free

地點 , 一嶼ISland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6巷10號

 

.

 

8月9日 時空與更新.療癒市集 當日限定 —— 〈寫信給未來的自己〉

 

「一場動態靜心的引導,讓我們止於腳下、止於當下。」

 

跟隨場域流轉,回到「空」的狀態,傾聽內在的聲音,最終寫下一封信寄給未來的自己。這封信將成為某日你重拾自己的座標,重新返回當下的提醒。

 

場次 , A.13:00–15:00、B,16:00–18:00

報到 , 12:45 / 15:45

人數 , 每場限額 10 人

費用 , 每人 NT$980(含材料與飲品一杯)

報名表單 , https://forms.gle/mMiZATpfjM4nRHdr5

 

活動內容:

・提前入場/寄放物品

・書寫未來的信

・享用飲品/自由參觀

 

本次活動信件將於2026年12月28日至12月30日期間寄出,並附上一張牌卡與帶領人手寫祝福。

 

〈寫信給未來的自己〉活動帶領人 , 

依芙 Eve

於2015年起踏上療癒與靈性學習之路,從動物溝通中開啟與內在的連結,延伸至能量、靜心、潛意識與光的課程帶領。相信每個人都值得經歷愛、自由與豐盛,並活出自己生命的真實與美好。

歷程 ,
藥草能量蠟燭 / 靜心導引 / 潛意識書寫
聖火臼井靈氣(大師階)
NLP 高階執行師 / SRT 靈性療癒 / NGH 美國催眠師
動物溝通 / 靈性課程帶領